加入收藏|在线留言|网站地图无锡玛瑞特是一家从事各型号规格的高低温冲击试验箱,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双85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三综合试验箱等专业的生产厂家,产品质量好,价格优,欢迎来电洽谈。

服务热线:18951581739

热门关键词: 高低温试验箱 快速温变试验箱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 高低温低气压试验箱 温湿震三综合试验箱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高温老化试验箱 盐雾试验箱 复合盐雾试验箱 步入式老化高温室 步入式高低温试验室 步入式恒温恒湿试验室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三综合试验箱建立企业环保实时监测平台
发布者:无锡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2/25 23:35:55 点击次数:288 关闭

  《绍兴市纺织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兴市化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兴市金属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绍兴市黄酒产业传承发展行动方案》、《绍兴市珍珠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纺织产业是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按照《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为抢抓全球纺织需求升级、国际纺织产业深度转型、国内纺织产能化解等历史性机遇,探索新常态下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再植新优势、再创新辉煌,特制定纺织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围绕“绿色高端、”目标,按照融入“大湾区”、建设“大花园”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先进技术装、现代制度管理、文化时尚创意为引领,立足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优势、体制机制优势、人文环境优势,着力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打造创新、绿色、时尚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纺织产业改造提升的样板区。(二)基本原则1.坚持产业传承与创新跃升相结合。坚守定力,厚植优势,立足绍兴纺织产业基础,瞄准全球纺织产业流行趋势与需求升级导向,导入互联网、大数据、标准化,融合科技、时尚、生态、文化元素,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创新跃升。2.坚持对标提升与领跑创标相结合。围绕“绿色高端、”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突出技术改造、标准管控、品牌引领,对标国际先进,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抢占产业制高点,赢得市场线.坚持市场引领与政企合力相结合。按照政府引导搭台、企业主体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坚持“五个结合”,深化“亩产论英雄”导向,落实“多跑一次”改革,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三)主要目标通过3-5年的努力,将绍兴打造成为全球纺织产业链完整、综合竞争力的纺织产业集群,成为集全球纺织指数发布、产品标准制定及时尚创意引领的“时尚纺织之都”、“全球袜艺之都”和“国际领带名城”。1.产业集群有新优化。发挥“市场+产业”的基础优势,做好强链补链文章,着力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到2020年,纺织产业产值达到4800亿元,其中纺织新材料产值超过500亿元,服装用、家纺用、产业用纤维比例达到40:30:30,规上化纤、服装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0%、20%;打造国际知名轻纺市场,轻纺城市场群“线年,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纺织产业集群。2.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创建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一批时尚设计人才,产业化应用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规模以上纺织企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以上,碳纤维、生物质纤维等高技术纤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纺织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全球的纺织面料创新基地。3.标准品牌有新突破。加强行业标准管控,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到2020年,规上纺织企业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75%以上,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浙江制造”标准20项以上,创建3个以上全球知名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培育引进1-3个世界时尚盛会,打造“风雅时尚之都”品牌。到2025年,争取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纺织指数、面料指数、时尚指数综合发布中心。4.龙头引领有新优势。到2020年,培育销售超50亿元企业8家,其中销售超2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企业股改30家,新增上市(含新三板)10家,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绍兴纺织上市板块。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航型企业。5.绿色制造有新推进。到2020年,纺织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0%,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5%,循环利用纤维技术达到水平,印染行业单位污水排放税收贡献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绍兴纺织产业主要包括化纤、织造、印染和服装服饰等四大行业领域,形成了涵盖上游的PTA、聚酯、纺丝,中游的织造、印染,下游的服装、服饰、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以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等为代表的纺织专业市场,成为国内产业链完整、竞争优势的纺织产业集群。2016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873家,实现产值3673.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6.6%,占全省同行业的33.2%;从业人员31.5万人,上缴税金93.5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的42.6%和36.6%。

  1.新产品。加快提高常规化纤多种改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水平,重点改善涤纶、锦纶等常规纤维的阻燃、、耐化学品、抗紫外等性能,提高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品种比例,加快向“材料新型化、产品功能化”方向提升发展。(1)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大力开发芳纶、碳纤维、高强低伸涤纶工业丝等高技术纤维,推动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建筑交通、国防军工、医疗卫生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产业用纺织品比重。(2)在功能性纤维领域,开发传递光、电以及吸附、超滤、透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特殊功能的纤维。(3)在生物质纤维领域,积极培育发展纤维素、蛋白质等生物质再生纤维和聚乳酸纤维等生物质合成纤维,拓展生物基纤维应用领域。(4)在生态绿色及循环再生纤维领域,拓展循环环保型纤维应用领域。

  2.新技术。(1)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连续碳化硅及复合材料等高性能纤维、产品及应用产业化技术。(2)功能性敷料、肾透析纤维材料、植入修复等医用纺织材料生产关键技术。(3)突破吸湿、、导电、阻燃、电磁防护、智能响应等技术。(4)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高效合成技术等,生物基聚酯、聚乳酸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业化技术。(5)医用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甲壳素纤维等产业化关键技术。(6)发展原液着色等生态绿色技术和纤维循环利用技术,推广应用熔体直纺等节能减排纺丝新技术,提升用能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7)物理法、化学法(实现废弃PET的完全循环再利用)纤维循环利用技术。

  生物基聚酯、聚乳酸纤维、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业化技术;医用海藻纤维、壳聚糖纤维、甲壳素纤维等产业化关键技术。

  1.新产品。着力发展天然面料、家纺面料、产业用纺织布等产品,加快向“面料高端化、品种个性化”方向提升发展。(1)天然面料方面,开发多种纤维混纺、复合、交织面料及纯净棉等天然纤维面料。(2)家纺面料领域,提高高档服装、时装及高端家纺面料比重。(3)产业用纺织布领域,推进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应用。

  2.新技术。重点发展以下新技术:(1)新型纺纱技术。加快发展色纺纱、高速梳理、低扭矩纺纱、全自动转杯纺等新技术,发展多纤维用精梳关键技术、无槽筒精密数码卷绕技术、ADS自动落纱系统及细纱机在线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与系统。(2)新型织造技术。发展二维三向机织、3D机织针织编织等新型织造技术,发展针刺、水刺、热贴合、熔喷等无纺加工技术,涂层、层压、复合等产业用纺织品后加工技术;纺织设计制造专用应用软件系统。(3)数字化织布工艺和多台套织机生产管理系统。发展全系列细针距高速舌针制造技术、高速高可靠性电子式自侦错选针器等关键技术与专用装置。3.新装。重点应用以下新装:(1)纺纱装。自动转杯纺、喷气涡流纺等短流程纺纱设以及智能化细纱机。(2)新型织机。全流程、智能化化纤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实现长丝落卷、换筒管、堆放、包装等的自动化、智能化;数控节能型喷气织机、高速剑杆织机、特种纤维织造装;高速电子多臂、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等关键装置。(3)围绕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开展纺织加工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开展纺织装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装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4)智能检测装。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针织物疵点检测装置等。

  (三)印染1.新技术。深化巩固印染行业专项整治成果,加快向“产能集聚化、生产绿色化”方向提升发展。重点应用以下新技术:(1)清洁染整。重点发展低温前处理、无水少水染色、涂料印染、高速数码喷印等。(2)功能整理。重点发展无甲醛高保型整理、涂料整理、泡沫整理、表面接枝修饰等。(3)智能印染。发展在线监测、智能控制、网络集成、印染工艺数据库等。2.新装。建设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车间、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重点应用以下新装:(1)智能化印染生产线,实现数据采集、生产流程管理、染化料配送、半制品快速检测和自动化物流。(2)新型印染生产线数字化监控系统,数控化印染主机装。

  1.新产品。把握世界流行趋势,按照“品牌全球化、产品定制化”的发展方向,融入文化创意元素,推进袜子、领带、衬衫、西服、童装、家纺等特色产业时尚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1)智能可穿戴服装。高智能感知的功能性材料及服装。(2)功能防护服装。具有阻燃、防刺、防弹、阻隔、除臭、抗静电、抗辐射、吸湿排汗快干等功能的服装及高性能运动服装。(3)品牌、个性化定制时尚服装。智能化缝制、三维虚拟试衣等服装数字化,以及服装人体标准数据库等。(4)高端生态家纺。竹纤维、汉麻、珍珠纤维、莫代尔等生态家纺。(5)动漫服装。开发创新万圣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服装,加快动漫元素与服装服饰设计的有机融合,尤其是童装与动漫元素的结合。

  2.新技术。重点应用以下新技术:(1)可穿戴智能响应材料和敏感器件在纤维织物上的集成技术等。(2)过滤、医疗、防护等功能纺织材料关键技术。(3)生物基合成纤维原料高效合成技术;生物基聚酯、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等产业化技术。(4)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嵌入传统产品设计。

  3.新装。(1)智能化服装、家纺车间用新装。重点应用具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具有自动化缝制单元、模板的自动缝制系统。包括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等在内的智能化服装、家纺车间。(2)新型设计装。应用在线设计、虚拟设计、云设计等新型设计方式与设。

  具有阻燃、防刺、防弹、阻隔、除臭、抗静电、抗辐射、吸湿排汗快干等功能的服装及高性能运动。

  1.新产品。(1)建立完善流行趋势研究体系,加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品牌文化和服饰文化研究,挖掘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元素,建立新型服装产业文化体系。(2)面料设计、服装设计、品牌设计、流行色彩设计。(3)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嵌入传统产品设计。(4)纺织(专用)机器人及其专用基础部件。

  2.新技术。(1)多纤维用精梳关键技术、无槽筒精密数码卷绕技术、ADS自动落纱系统及细纱机在线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与系统。(2)数字化织布工艺和多台套织机生产管理系统,高速电子多臂、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等关键装置。(3)全系列细针距高速舌针制造技术、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针织物疵点检测装置、高速高可靠性电子式自侦错选针器等关键技术与专用装置。

  3.新装。(1)重点开发和应用在线设计、虚拟设计、云设计等新型设计方式与设。(2)重点发展专用智能加工生产线,包括铸件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钣金加工智能制造生产线、钣金喷塑智能制造生产线等智能化制造系统。

  研究中华文化在服装领域的融入与负载,挖掘传统服饰文化,建立新型服装产业文化体系;

  数字化织布工艺和多台套织机生产管理系统,高速电子多臂、积极式凸轮开口机构等关键装置;

  1.全面提升公共创新服务。以“绍兴科创大走廊”建设为契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推进高端纺织研发人才、项目的引进,引导纺织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平台互建,重点深化与韩国印染研究院、中纺院、浙纺院等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意大利CSMT中心,争取引进100家左右机构,提供设计、研发、培训、孵化等服务。依托金柯桥科技城、省千人计划产业园、中纺CBD等大平台,打造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大力推进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争取创建国家纺织化学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袜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推进中纺院“国家纤维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落地建设,设立产业用纺织品创新服务综合体,以纺织纤维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到2020年,实现规上纺织企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全覆盖;创建纺织、印染、袜业、领带等一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2.加快融合文化创意设计。以“文创大走廊”建设为契机,强化文化植入和创意设计,推进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意大利工商联合会、意大利全国艺术家协会等国际时尚创意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意大利拉巴美术学院等设计机构的创意资源,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纺织时尚产业人才培养中心和创意研究中心。提升发展柯桥、诸暨省级创意设计基地,建设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支持举办诸暨“中国袜艺设计大赛”、嵊州“世界丝织品设计大赛”,推广应用瓦栏网等面料花型交易设计平台,推进绍兴袍江国际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及“中芬设计园”建设,力争2017年底前挂牌运营;在镜湖高铁沿线规划建设时尚产业园区,培育集聚一批时尚产业、创意设计企业。(牵头单位:市经信委,柯桥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责任单位:相关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3.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运用数字经济重塑纺织产业,加快推进绍兴纺织大数据平台、华为绍兴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与纺织产业密切相关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服装、领带、袜业、家纺等终端消费品领域企业,运用大数据建设标准化数据库、发展个性化定制和网络营销,支持服装、墙纸、窗饰等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全流程服务试点,推动个性化定制与批量化生产有机融合,实现由产品为中心的传统制造模式向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模式转变。加快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推动化纤、织造、印染等行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争取柯桥化纤、嵊州领带等产业集群创建省级“机器换人”试点,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到2020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000台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4.加强品牌营销创新。筹建绍兴市时尚品牌协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培育扶持一批“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探索设立品牌培育基金,支持和引导优势企业通过品牌收购、建立销售网络和国际参展、认证等,增强品牌的国际知名度。积极推动“绍兴制造”企业注册使用自主商标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省、市三级培育库,小微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库,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培育库,制定分层分类梯次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绍兴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推进柯桥、嵊州、诸暨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建设,针对时装“快时尚、快周期”特点,发展网络营销,加快形成自主品牌服饰营销网络。到2020年,10家以上企业列入“浙江制造”品牌重点培育名单,培育“浙江制造精品”10个。(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5.招引未来高端产业项目。紧盯纺织产业提升发展重点领域,制定纺织产业招商路线图,配套用地、用电、信贷等要素政策包,紧盯美国杜邦、日本东丽等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与技术合作。紧盯国内行业龙头,加强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纺院等的深度合作,推动相关项目落地绍兴。深化招商新政,积极招引高端项目落户绍兴。立足纺织产业改造提升需求,建立绍兴纺织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按照“装智能化、使用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研究开发一批化纤新材料成套装、新型纺机装、新型印染装,壮大一批节能环保装企业,培育一批智能装工程服务和信息化工程服务,提升本地智能装制造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引进一批管理咨询、专业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牵头单位: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6.实施绿色标准管控。严格执行《绍兴市印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试行)》、《绍兴市印染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设标准》和《绍兴市印染企业提升环保规范要求》,实行严环保和安全管控,制订实施国际的纺织产业环境质量标准和能耗、水耗管控标准,2017年率先制定实施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排放和处置标准,出台绿色印染团体标准和印染产业绿色标杆示范企业标准,开展综合治理,推动企业对标达标。推进包括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等产品在内的“绿色纤维”及绿色纺织品的认证,积极争取Oeko-Tex(国际纺织品生态认证)、Bluesign(瑞士蓝标认证)等知名认证机构来绍兴开设分支机构。开展纺织品标准比对行动,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产品“质量高差”,提高国际国外先进标准采标比例,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年,规上纺织企业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75%以上。(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7.推行绿色制造模式。坚持“亩产论英雄”导向,全面实施企业综合评价分类管理,强化土地使用税、排污指标和有序用电等分类结果运用,倒逼企业改造提升。出台纺织产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广目录,鼓励化纤、织造、印染等企业应用先进适用工业技术和生产设。积极争取“国家再生纤维循环利用试点”,支持绍兴企业再生纤维产品在学校等机构的推广应用,加快再生纤维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安全制造,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到2020年,全市域关停淘汰纺织业配套燃煤锅炉。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测,对全市域重点纺织企业严格实施“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三凡三必”,即凡产生必收集、凡收集必处理、凡处理必达标,鼓励企业购置先进在线监测设施,并适当提高财政补贴标准,重点化纤印染企业实施全面在线监测。建立环境违法“黑名单”,持续加大环境监测力度、抽查力度和惩治力度。到2020年,纺织产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5%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8.加强绿色金融支持。分行业制定绿色企业标准,开展绿色企业认证,出台专项金融支持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制定绿色信贷单列计划和投放目标,扩大绿色信贷投入,实行信贷规模切块管理,加强对重点项目、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信贷贴息、风投、担保、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支持。借助大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集聚效应,加大高端金融人才和中介机构的引进力度,统筹政府引导基金、重点龙头企业及金融民间资金,组建纺织产业提升发展基金,以市场化手段配置金融要素,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切实加强企业帮扶解困,有效缓释“两链”风险。(牵头单位:人行绍兴市中心支行;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金融办、市帮扶办;配合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9.打造绿色标杆企业。以上市引领产业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支持企业挂牌上市,拓展资本运作。到2020年,纺织产业完成股改30家,新增上市(含新三板)10家,形成绍兴纺织上市板块。制订绿色标杆示范企业评选管理办法,开展绿色标杆示范企业评选,2017年培育绿色标杆示范企业5家以上。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大力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推进纺织产业由“大而全”向“大而强”、“精而优”的生态结合体转变。深化上市引领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支持优势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建立研发、物流和销售中心,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和行业领军企业。到2020年,培育销售超50亿元企业8家,其中销售超2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3家。(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10.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围绕“两廊一带”建设,深化和巩固印染行业专项整治成果,全力打好印染落后产能歼灭战,推动印染产业向柯桥滨海工业区、袍江马海片区集聚,柯桥区在滨海印染集聚区外不再保留印染企业,诸暨市在集聚区划出亩土地把17家印染企业整合集聚为1家,嵊州市把20家印染企业整合为5家左右,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域印染企业集聚提升工作。结合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建设,实施“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开展织造及特殊整理加工(如拉毛、涂层、烫金等)集中规范整治,重点对无证无照企业和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低小散、脏乱差”企业进行专项整治,逾期不达标或未整改到位的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鼓励达标企业集聚入园提升发展。建立印染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格项目审批,加强源头管控。划定生态红线,明确在运河、鉴湖流域等重大水系沿岸,不再审批和新建化纤、印染等高环境风险项目,对原有企业有序搬迁集聚或依法关闭。(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消防绍兴市支队;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11.积极创建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柯桥纺织印染、诸暨袜业、嵊州纺织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大唐袜艺小镇建设模式,支持蓝印时尚小镇、领尚小镇等创建省级特色小镇,积极建设洋泾湖工业设计小镇,规划建设金柯桥基金小镇,以特色产业小镇引领推动纺织产业改造升级,加快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确保特色小镇建设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打造纺织产业集约集聚、绿色高端发展的样板区。(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12.加快市场改造提升。积极发展轻纺原料市场、大唐袜业市场,重点推进轻纺城市场“三次创业”,推动轻纺市场仓储物流布局外移,谋划建设1000亩左右的柯北大型物流园,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智慧物流水平。加快轻纺城西市场改造提升,争取设立东亚、南亚、东盟、欧盟等地区的纺织服装展销中心,建设成为配套服务完善、商业功能齐全、引领时尚潮流的新一代标志性综合体市场。推进“智慧市场”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融合发展,提升“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权威性和影响力,编制发布“面料指数”,鼓励“网上轻纺城”与权威认证检测机构合作,培育“两千亿级”网上轻纺市场,加强对传统市场产品信息的编码和企业产品质量信用的控制,打造“全球纺织产业标志性平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柯桥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相关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13.打造知名时尚盛会。规划推出“赏轻纺时尚、品绍兴黄酒”系列活动,组织召开纺织服装国际供应链高峰论坛,推动“纺博会”提档升级,争取举办“国际纤维艺术展”、“世界纺织大会”、“亚洲时尚大会”等高层次国际时尚盛会,春、秋两季举办流行趋势与新品面料发布会,夏、冬两季举办家纺博览会,开展“布满全球”对接活动,积极对接中国美术学院等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类院校,举办“绍兴时尚周”,打造亚洲影响力的时尚T台秀场和纺织时尚发布中心,打造“风雅时尚之都”品牌。定期举办墙纸墙布展示、窗帘窗纱展示等细分行业专业性展会,推动“产业+市场+展会”融合互动、良性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节会办,柯桥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相关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14.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用足用好“人才新政”,做大做强浙江“千人计划”产业园,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建设,全力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加快创建绍兴大学,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学院,提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完善以纺织服装高等院校为主,职业学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重点企业相结合,实用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等多层次纺织人才培育体系。大力传扬越商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知名越商、新生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牵头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绍兴市化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是我市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千亿级产业。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化工产业集聚提升,在推动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加快推进全市化工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特制定绍兴市化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目标,抢抓“大湾区”建设新机遇,以产能集聚化、产业循环化、产品高端化、生产清洁化、管理信息化为路径,坚持整治倒逼与创新引领、关停淘汰与集聚升级、重点突破与统筹推进、企业主动发力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深化推进化工产业集聚提升,全面提升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全省化工产业改造提升样板区、全球高性能染料研发基地。(二)主要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全面完成全市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和搬迁集聚工作,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安全、环保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成为“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产业集群。1.优化产业布局。到2018年底,化工企业全部集聚入园或就地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到2025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3.增强创新能力。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8%,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创建成立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化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效益大幅提升。4.培育龙头企业。到2020年,培育销售超百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30家,新增上市5家以上,培育隐形冠军企业50家以上。到2025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5.推进绿色发展。到2020年,全市化工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下降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2%。到2025年,全市化工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新产品。依托龙盛、闰土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具有新化学结构和优异性能的功能性染料品种,以及基于偶氮类、硝基亚硝基类、芳甲烷类、蒽醌类、醌亚胺类、稠环酮类、靛族类、酞菁类、含氟类、硫化类等化学结构的系列染料涂料及中间体。(1)分散染料。重点向高档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满足生态纺织品要求的环保型分散染料,发展用于聚酯纤维、醋酯纤维、聚酯胺纤维及聚酰胺的高疏水性、高耐升华牢度、高湿处理牢度、细颗粒分散染料。(2)活性染料。重点发展新型高档活性染料,如达到20%—30%的高溶解性、高着色度、高牢度的低盐型活性染料,用于纤维素纤维、超细旦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和羊毛染色与印花。(3)酸性染料。重点发展聚酰胺纤维、皮革和羊毛用高中档弱酸性染料。(4)染色染料。重点开发应用于高档面料的、适应新型纤维的染色染料,积极开发超细纤维染料等高品质染料。(5)特殊染料。积极开发热压敏染料、荧光染料、纺织数码喷墨印花专用染料等特殊用途染料。

  2.新技术。重点改造提升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磺化、硝化、重氮、偶合、还原、碱熔等)和染料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改进工艺。(1)生产废料的治理与回收工艺。H酸离析末端治理与H酸碱熔料离析工艺相结合达到废水“零排放”的工艺,H酸脱硝废气回收制硝酸工艺,苯氯化工艺中氯化尾气的净化吸收及循环套用的工艺,氨中和浓缩回收硫酸铵工艺处理偶氮分散染料废水等。(2)连续化反应工艺。包括芳香胺多级串联重氮化工艺,芳香胺管道化连续重氮化工艺,偶氮染料多级串联偶合工艺,偶氮染料管道化连续偶合工艺,二硝基苯连续加氢及反应热回收工艺,2-氨基-4-乙酰氨基苯甲醚连续硝化工艺,苯胺管道化SO3连续磺化工艺,甲苯二胺管道化连续化水解制间苯二酚工艺,萘系减水剂或其同系分散剂的连续中和生产方法等。(3)催化加氢工艺。包括二硝基苯钯催化加氢还原生产苯二胺结合催化剂回收的工艺等。(4)三氧化硫磺化工艺。包括甲苯三氧化硫气相磺化制对甲苯磺酸工艺等。(5)定向氯化工艺。包括甲苯定向氯化制对氯甲苯工艺等。(6)染料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改进工艺。新型染色抛光-浴纤维素酶技术,活性染料连续轧染节能固色工艺,染料的复配增效技术,新剂型的制造技术,功能性助剂的生产技术等。

  3.新装。重点应用隔膜式压滤机、蒸发雾化除沫装置、连续化管式反应器、串联式连续反应釜等生产设和耐候测试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粒经分布仪、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电位滴定仪等高档分析仪器等。

  1.新产品。依托大东南、恒业成有机硅、新和成特种材料、定阳新材料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生物基材料、有机硅材料等新产品。(1)工程塑料。重点发展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PS(聚苯硫醚)、PA(聚酰胺)、PUR(聚氨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P(聚丙烯)、PP-g-MAH(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EGMA(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OBC(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EPS(聚苯乙烯)等具有阻燃、电磁屏蔽、热防护、增容、增韧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积极发展工程塑料改性和工程塑料合金,开发关键配套单体,如CHDM(1,4-环己烷二甲醇)、VDF(偏氟乙烯)、HFP(六氟丙烯)等;解决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的质量稳定性差、制造成本高和应用技术不足等问题,扩大其在高端领域的应用。(2)功能性膜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的功能性聚合膜材料,如PTFE(聚四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FEP(聚全氟乙丙烯)、PVF(聚氟乙烯)等,在水处理、离子交换、光伏、特种包装等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3)生物基材料。重点发展乳酸、丙二醇、1,3-丙二醇、丁二醇、丁二酸、癸二酸、衣康酸等生物基化学品,生物降解生物基塑料、不可降解生物基塑料等生物基塑料,生物基合成纤维、生物基新型纤维素纤维等生物基纤维。(4)有机硅材料。推动具有耐溶耐油性能的新型有机硅阻燃材料、有机硅防雾材料、有机硅抗摩擦剂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5)下游功能性材料。积极推动高性能聚苯硫醚纤维、型材和薄膜等材料的应用开发及其产业化。2.新技术。(1)高效定向催化工艺。铂催化液体硅橡胶硫化成型技术等。(2)先进单体生产工艺。微通道连续化制六氟环氧丙烷工艺等。(3)先进聚合工艺。高链规整度聚氟乙烯树脂生产工艺、加成型有机硅隔离剂合成工艺等。(4)新材料成膜技术。纳米材料改性聚烯烃树脂薄膜工艺、三层共挤聚氟乙烯薄膜工艺、三层熔融挤出非拉伸聚丙烯薄膜工艺等。(5)特种材料检测表征技术。快速表征硅橡胶混炼胶储存器技术等。(6)材料新型加工和应用等行业关键技术。针刺法非织造工艺技术结合热压成型技术生产纤维复合垫工艺等。(7)纺丝技术。PAN(聚丙烯腈)低温凝固成丝工艺等。(8)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改性技术。GF(长玻纤)、PP(聚丙烯)、PP-g-MAH(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制玻纤增强 PP 复合材料工艺等。3.新装。(1)节能装。包括高效换热器、预接触罐冷却装置、洗涤塔热能回收装置、低温余热发电用螺杆膨胀机、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设、两期冷冻水共用装置、蒸汽凝液水热量回用装置等。(2)工程材料聚合高温成套装。包括工艺水过滤器反冲洗装置,精馏排气与退料系统,压缩机过滤装置,液压油压力控制与回油系统,音叉料位开关冲洗装置,有机硅真空捏合机,有机硅挤出机等。(3)回收设。包括切粒水箱细粉分离装置,有机硅渣浆处理装置,边切机废边回收装置等,高性能渗析和电渗析设。

  (三)电子化学品1.新产品。(1)半导体集成电路配套领域。重点发展光致刻蚀剂,电子清洗液,电子专用胶黏剂,超净高纯(PPB和PPT级)试剂,高纯电子特气,电子级硅烷,电子级高晶硅,聚酰亚胺和液体环氧封装材料,聚苯硫醚薄膜,PVDE膜,PVDF膜及其电子绝缘材料,聚酰胺和液体环氧型封装材料,电镀化学品,电子薄型塑料载带等。(2)印刷线路配套领域。重点发展特种环氧树脂板,BT树脂板,聚丁二烯板,聚酰亚胺树脂,改性三嗪树脂,热固性聚苯醚树脂以及聚酰亚胺膜,特种聚酯膜,导电胶,248nm和193nm级光刻胶,导电涂料,干膜抗蚀剂,油墨,化学和电镀铜镀液及其添加剂等。(3)平板显示器配套领域。重点发展高档液晶(混晶)材料,TFT型偏光片,彩色偏光片,彩色荧光粉,电子级显影液,水溶性抗蚀剂,取向膜,胶粘剂,浆料,隔膜材料,电解液,偏振片,抛磨材料,阻焊剂等。(4)新能源电池配套领域。重点发展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型电解质,氟代碳酸乙烯酯等新型电解液溶剂,大功率锂电池配套的电极和电解液,新能源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电子灌封胶,纳米硅粉,太阳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配套的化学品等,推广应用于电子信息、交通能源、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等领域。2.新技术。(1)高纯电子化学品大型包装材质及包装清洗技术。(2)电子级氢氟酸的纯化技术,IC行业28nm、22nm、16nm工艺的配套光致刻蚀剂、高纯试剂、电子特气和封装材料的关键技术,实现规模生产FDP(平板显示)用化学品用成熟、高性能的显示材料及配套产品的国产系统化和标准化。(3)低温共烧陶瓷技术。

  3.新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总有机碳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色谱仪、匀胶机、曝光机、激光液体颗粒仪、微量水分测定仪、CVS测试仪、电导率仪、pH计、电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粘度计、浊度仪、阿贝折射仪、延展性测试仪、多层压合机、盐雾测试机、镀层厚度测试仪等用于品质管理和质量检测的技术装。

  1.新产品。依托金科集团、皇马化工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表面活性剂,高性能添加剂,环保型纺织印染助剂及环保型日化产品。(1)绿色环保表面活性剂。重点发展高性能染料助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类活性剂、糖苷类表面活性剂、改性表面活性剂等高效绿色表面活性剂,鼓励产品向安全、环保、多功能性等方向发展。重点开发性能好、降解速度快、生物累积性少、迁移速度慢、生态相容性好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种表面活性剂等高效绿色表面活性剂。(2)高性能添加剂。重点发展环保型胶粘剂、可生物降解胶黏剂、有机硅胶粘剂、有机硅改性胶粘剂、稠油降粘剂、水溶性多功能添加剂、水性聚氨酯胶黏剂、聚酰亚胺改性树脂胶黏剂、无溶剂胶黏剂、UV固化胶黏剂、复合型添加剂、环保型复合阻燃剂等高性能绿色化工添加剂。(3)环保型纺织印染助剂。重点发展纺织用助剂(PBO纤维、各类高性能整理剂)、油田助剂(单体、钻井液处理剂、减阻剂、破乳剂)、造纸助剂(壳聚糖及其改性物)、塑料助剂(PVC、PP、PE)、抗氧化剂等绿色环保型助剂。(4)日化产品。重点发展高端、环保型日用蚊香、洗涤剂、剂、洗衣粉等终端日化自主产品,发展以过碳酸钠等过氧化物为核心的无磷洗涤剂相关日化产业原料,积极延伸拓展药物化妆品、天然活性化妆品等领域。2.新技术。(1)重点应用氧化硫磺化技术、共氧化法技术。(2)无机阻燃剂包覆与表面处理技术。(3)改性型、水基型、热熔型、光固化型、高固含量等新型胶粘剂产品制技术。(4)生物表面活性剂纯化技术。(5)原料改进、高效定向催化、新材料成膜技术。3.新装。(1)合成制用设。颗粒控制过滤器,旋转蒸发仪,热敏性高黏度表面活性剂干燥成型装,酸碱回收的低成本高性能渗析和电渗析设,小型喷雾干燥器,超导核磁共振仪。(2)检测用设。显微熔点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强化标准管控。严格执行《绍兴市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工作标准》,结合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试点,坚决关停整治“低小散”化工企业,全面推进企业对标整改,倒逼企业整治提升,推动入园集聚。2017年,打好落后化工产能歼灭战,完成190家化工企业搬迁集聚或就地整治提升。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域化工产业集聚提升。积极推行化工行业“绍兴标准”,提高“绍兴标准”市场认可度,抢占行业标准制高点。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地方的企业标准,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大国际先进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化工行业标准化体系。(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市环保局、消防绍兴市支队;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2.推动产业集聚。建立市、县化工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严格项目审批,结合实际划定化工产业集聚区,原则上集聚区外不再批准新建、扩建及迁建化工生产项目。化工产业集聚区在“减量置换”的原则下,承接“退镇入园”项目和产业转移项目。重点推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集聚区电力、热力、天然气、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开设搬迁入园企业项目审批、要素保障、服务指导绿色通道,推动区外化工企业搬迁入园,严格集聚入园标准,确保集聚搬迁等新建改建项目采用国际国内先进适用的技术装;严格安全、环保标准管控,加大集聚区内企业的整治提升力度,推动产业绿色安全发展。到2020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3. 搭建服务平台。依托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参与”的形式在上虞试点建设化工产业集成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检验检测、现代物流、IT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统筹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力量,全方位构建平台环境监测、消防应急、医疗救援和公共服务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应急、职工技能等培训活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绿色安全水平。(牵头单位:上虞区政府;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卫生计生委、消防绍兴市支队)

  (二)强化创新引领4.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一个产业引进建立一个研究院”计划,支持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大力推进浙江工业大学上虞研究院建设,积极引进沈阳化工研究院等国内外科研院校和专家团队,加快整合省级上虞绿色精细化工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绍兴文理学院省级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构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到2018年,在绿色化工领域建成省级创新服务综合体。鼓励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引进高端科研人才,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到2020年,全市化工产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8%,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5.招引绿色高端项目。实施化工产业精准招商行动,重点围绕功能性染料、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等重点产业领域,制定化工产业招商目录和路线图,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和先进技术,实行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引进实施一批关联性大、引领性强的补链、强链项目,培育一批服务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再造的信息工程服务,优化化工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创新跃升。到2020年,争取引进10亿元以上高端化工项目1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6. 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加快推进上虞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发挥龙盛、闰土等龙头企业示范效应,推广应用集散控制系统(DCS)、紧急停车系统(ESD)和先进控制系统(APC)、DCD/PLC远程监控操作系统等先进技术,提升自动控制技术、工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大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机器换人”,重点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和连续或半连续化生产工艺和定量化、自动化控制技术,打造一批化工企业“智能工”,争取上虞化工列入省级“机器换人”试点。到2020年,全市规上化工企业装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安监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7.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重点危险源管理,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要求,在装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定期开展分析,发生重大改变时及时进行分析,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结果确认。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企业,按照国家规定的工艺控制参数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危险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应设立独立的紧急停车、泄放系统。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危险化学品储罐企业,按要求安装化工安全仪表系统(SIS),设置液位、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远传、记录、报警、联锁等安全装置。(牵头单位:市安监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8.严格环保监测管控。对化工企业严格实施“三废”的“三凡三必”,即凡产生必收集、凡收集必处理、凡处理必达标。重点化工企业全面实现废水、废气在线监测监控和雨水排放口智能监控。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污染企业整治和LDAR(泄漏检测与维修)技术改造。建立环境违法“黑名单”,持续加大工业园区新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项目等环境监测力度、抽查力度和惩罚力度。在各化工园区建立空气异味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企业环保实时监测平台,持续开展企业“科技治废气”整治工作。到2020年,完成省下达的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规上化工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制定实施化工产业绿色安全示范企业评选标准,组织创建一批在环保治理、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素质过硬的绿色标杆示范企业,在土地、排污指标、信贷等方面予以优先扶持。(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9.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加强节能降耗管控,加快推进全市化工产业领域的配套燃煤锅炉关停淘汰工作,鼓励采用天然气、太阳能、集中供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推动企业实施节能、节水技改。全面实施化工企业综合评价分类管理,强化土地使用税、排污指标和有序用电等分类结果运用,倒逼企业改造提升。推进化工行业绿色制造、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开展绿色企业认证,探索发展绿色金融,拓展绿色信贷。到2020年,全面关停淘汰全市化工产业领域的配套燃煤锅炉,全市规上化工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2%。(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10.推动企业培大育强。制定实施化工企业培大育强方案,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强企战略,结合上市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引导推动化工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充分发挥上市先导效应引领产业发展。到2020年,化工产业领域培育年销售超百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30家以上,新增上市5家。(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11.大力培育“隐形冠军”。制定隐形冠军企业标准,建立化工产业“隐形冠军”培育档案,围绕功能性染料、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方向延伸,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到2020年,培育化工产业领域“隐形冠军”企业50家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12.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化工发展,倡导实施债转股、发放并购贷款,优先使用产业并购基金,鼓励优势化工企业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和低效化工企业,有效整合产能,促进做大做强。发挥上市联合会综合协调作用,促进更大范围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召开海内外并购论坛,加强与自贸区对接协作,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实施跨国并购,整合国际知名品牌和研发机构,推动企业设立海外制造基地,提高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本土跨国。到2020年,化工行业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2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绍兴市金属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金属加工是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钢结构、精深铜加工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产业特色和集群优势。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扎实推进全市金属加工产业改造提升,特制定绍兴市金属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积极融入“大湾区”,以“创新提质、做精做强”为导向,坚持提升存量与做优增量并重,龙头引领与产业创新相结合,全面提升我市金属加工业(铜加工)在国际产业领域和价值链环节的地位,推动金属加工产业向高层次、高标准、高效益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二)发展目标经过3-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全市金属加工业的规模效益、组织形态和研发创新得到全面跃升,建设成为产业集群带动、龙头品牌引领、竞争优势明显的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金属加工基地。 1.提升产业规模。到2020年,金属加工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中高端产品产值占行业总量的比重达到50%左右,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有力带动新材料、高端装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 2.优化组织形态。到2020年,金属加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培育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3家,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值占行业总量的80%以上。到2025年,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属制造产业基地。 3.强化创新能力。到2020年,实现研发投入翻一番,新增1-2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到2025年,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制造业研发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效益大幅提升。

  依托金属加工产业发展基础,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加快突破先进工艺和关键技术,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延伸下游产业链,推动全市金属加工产业向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改性材料等中高端金属制品领域提升发展。(一)高性能铜材1.新产品。依托海亮集团、力博集团等企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纯高导铜材(无氧铜、单晶铜等),高强高导铜合金(铜铁合金、铜铬合金等)及精深加工产品。(1)高纯高导铜材。采用先进工艺,提高产品纯度、导电率、延伸率等方面的特性,重点发展无氧铜、单晶铜等产品。(2)高强高导铜合金。在保持纯铜优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铜的强度,重点在引线框架材料、接触线材料和电阻焊电极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3)精深加工产品。重点生产高精板带材、高精高效散热管材、高精度电解铜箔、精密线材、高强高导铜合金、高强耐蚀铜合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2.新技术。(1)熔炼和凝固技术。主要包括先进熔体净化技术,纯铜高纯和超纯熔炼技术,废杂铜火法精炼工艺和稀土净化再生铜技术,成分稳定控制技术,电磁连铸技术,新型电磁调控多线上引连铸技术和水平连铸技术,大卷重/长尺寸连续铸造技术,非真空水平电磁连续铸造技术,定向凝固技术,微孔泡沫铜制技术和复合场强化热处理技术。(2)高强高导铜合金制技术。主要包括铜合金微合金化技术,复杂多元合金化成分调控技术,铜基复合材料的制技术(包括原位纤维复合、碳纳米管复合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铜合金固溶时效加变形强化技术,短纤维或颗粒喷射沉积连续制铜合金技术。(3)铜板(箔)材制技术。包括先进压延铜箔技术,阳极铜电解阴极铜制铜箔技术,无氧铜潜流铸造带坯-高精冷轧技术,以及高精度铜板、带生产及拉弯矫技术。(4)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在线质量控制技术(分析、除杂、过滤)等。3.新装。(1)生产设。主要包括熔炼炉和保温炉一体的潜流式联体炉,高端智能化多模多型全自动定量浇铸机,旋压成型设,液压成形技术专用设,可自动控制的大吨位连续挤压设,智能化高精度轧机;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连铸连轧-热处理-机加工-在线监测-校准连续生产设等。(2)监测和检测设。包括在线分析测试和在线检查设,研制、开发、生产先进实用低成本的分析检测装和仪器等。(二)新型合金材料

  1.新产品。依托天龙锡材、乐祥铝业等企业,大力发展高性能通用航空设配套铝合金、超高强镁合金变形加工型材、保温隔热节能型建筑用铝材等型材,高档铝箔以及锡锌合金丝、无铅焊锡丝等合金材料,积极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材料。(1)高性能通用航空设配套铝合金。重点发展铝合金厚板及超厚板,加大在飞机机身框、机翼壁机、隔框、翼梁、翼肋、起落架支撑零件等的高强度腐蚀、高断裂韧性结构件上的应用。(2)超高强镁合金变形加工型材。围绕高性能化、大规格化和低成本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强韧型材和锻件、高精度板带卷材等大规格高性能镁合金变形材。(3)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围绕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具有低成本、高适应性的航空钛合金、医用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钛铝化合物、高强高韧B型钛合金、阻燃钛合金等产品。(4)保温隔热节能型建筑用铝材。围绕高效保温、节能薄层、外保护一体化等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保温隔热节能型铝塑板、铝单板、铝合金装饰板、镀铝锌钢板、铝蜂窝板等产品。

  2.新技术。重点加强铝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锡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1)航空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制新技术。新型的高强高韧铝合金、耐热铝合金、耐高温腐蚀合金材料、高耐磨铝基复合材料等的研发和表面改性技术等,以及连续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技术。(2)高强高韧汽车用铝合金制新技术。针对汽车轻量化需求,开发高强高韧铝合金车身板、轮毂等生产技术,高效的锻造旋压技术,以及铝合金的热处理、表面强化技术等。(3)功能化建筑铝材的研发。包括高耐磨、疏水、多彩等功能化的建筑用铝材加工新技术,开发新型阳极氧化、表面着色、表面功能化技术,以及环保高效型加工技术等。(4)低成本高性能钛合金制新技术。包括以改进型克劳尔法、阿姆斯特朗法等为代表的钛冶炼提取技术,以电子束冷床炉和等离子冷床炉技术为代表的钛合金熔炼技术,以及钛合金等温锻造技术、热处理技术、焊接技术、冷成型及加工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3.新装。(1)先进加工设。主要包括多辊轧机、高速锻造机、铝板坯热连轧机、线MN以上超大型铝挤压机、超大旋压机、数控喷射沉积设、工业废水和废气综合处理系统、循环腐蚀试验机。(2)先进检测设。包括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数字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大功率转靶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化学工作站、X射线荧光光谱、直读光谱仪、氧氮氢分析仪等。(三)有色金属电子材料1.新产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集成电路、功能元器件等领域,研发铜基智能芯片,发展用于半导体器件、太阳能光伏电池和集成电路引线)铜基智能芯片。充分利用铜的导电性更好、电子信号传输速度更快的优点,着力攻克铜与硅结合难题,开发铜基智能芯片,用铜代替铝作为微处理器中晶体管的互连导线)高精度铜带。重点发展高精度锌白铜板带、高精度引线框架、LED引线及IC导线架用铜带、高精度黄铜板带、高精度锡磷青板带、高精度铍青铜带和高精度紫铜带等。2.新技术。(1)单片工艺。主要包括离子注入掺杂工艺、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多层互连结构工艺等。(2)膜工艺。主要包括真空蒸发工艺、溅射工艺和电镀工艺等薄膜工艺,梁式引线等工艺,以及离子喷涂、火焰喷涂、印贴工艺等厚膜工艺技术。(3)先进铜材加工工艺。大规模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等铜合金带材加工技术及强化技术。(4)仿真和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铜基体材料基因组工程、制加工过程模拟仿线)先进生产装。主要包括高精拉伸上引连铸机、在线复合除气装置、三辊或四辊行星轧制设、线材直线拉拔和盘拉设、高速大拉丝机,以及高精度全自动数控双头倒角机等。(2)先进检测装。主要包括探针平台、无尘室及其全套设、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等。(四)高端金属粉体材料及制品1.新产品。依托金盾控股、浙江高强度紧固件、美力科技、华纬弹簧、迅实科技等企业,大力发展3D打印用金属粉体材料,高强度冶金制品,乘用汽车及野外(海、陆、空、山川等)救生用安全气囊贮气瓶(胆)等压力容器产品,高附加值紧固件和异形紧固件及高强度弹簧等高端机械基础件产品。(1)3D打印用金属粉体材料。围绕粉末粒径细小、粒度分布较窄、球形度高、流动性好和松装密度高等要求,积极发展钛合金、钴铬合金、不锈钢、工业钢、青铜合金、钛合金和镍铝合金等材料,以及用于打印首饰用的金、银等贵金属粉末材料。(2)高强度冶金制品。重点发展刹车片、离合器摩擦片等铁基摩擦材料,铁基、铜基含油轴承,真空泵转子、机油泵转子、齿轮等中高强度粉末冶金结构件等。(3)压力容器产品。围绕提高压力容器的高强度、高韧性和易焊接性等性能要求,重点发展大型原有储罐、大型球罐等化工用压力容器制品。(4)高端机械基础件产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智能装等领域用高端轴承、弹簧、齿轮、液气密、模具和粉末冶金制品。2.新技术。(1)制粉技术。包括物理法中的气流磨技术,快速凝固法中的熔体旋淬法和SC鳞片技术,气体雾化法中的层流雾化技术、超声紧耦合雾化技术、热气体雾化技术和混合雾化技术,氢破法中的HD技术、HDDR技术和d-HDDR技术,以及高压氩气雾化制粉技术(AA法)、同轴射流水—气联合雾化制粉技术、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技术(PREP法)、等离子火炬法(PA法)等增材制造金属粉末制粉技术。(2)高密度与高强度粉末冶金零件制造工艺。包括模壁润滑技术,温压技术,流动温压技术,高速压制技术等。(3)烧结技术。包括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技术。3.新装。主要包括气流磨、高真空单辊旋淬与喷铸系统、SC鳞片炉、真空氢破炉、空心阴极烧结管和等离子旋转电极制粉系统、热等静压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分步仪、氧氮分析仪、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测试仪(DSC)、摩擦试验机、显微硬度计、疲劳试验机等。(五)功能性钢结构产品1.新产品。发挥精工钢构在钢结构领域的优势,大力推进钢结构设计应用及大跨度、抗震、防腐、防火钢结构产品,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业,推进建筑产业化;着力发展高品质不锈钢、工业用高档钢材,高铁、飞机、游艇等高端交通装制造用钢材。(1)钢结构产品。顺应建筑产业绿色化、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趋势,围绕钢结构建筑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抗震性能好等优势,重点发展高层钢结构、住宅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等。(2)高档钢材。重点发展汽车面板、高档家电面板、食品包装用深冲镀锡板、工具钢以及桥梁拉索钢、电梯钢丝绳用高碳钢、钢帘线)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改造技术。包括体外预应力技术、多层钢结构加固改造技术、纤维增强符合材料(FRP)技术、粘钢加固技术、碳纤维布(CFRP)与钢板复合技术。(2)成型技术。包括热成型钢工艺、液压成型技术、热冲压成型技术、辊压成型技术、激光拼焊技术、变厚度轧制、数据模拟与CAE(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3)新型热处理工艺。淬火和贝氏体区配分工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CSP)等。3.新装。高真空大型真空烧结设、几字钢成型设、硬度测试仪、碳-硫分析仪、透氧仪、有色金属分析仪、盐雾腐蚀测试仪、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仪、原子发射光谱仪(ICP)、镀层厚度检测仪、拉力试验机、拉力机、摩擦试验仪、扭力仪、冲击试验仪等。(六)金属文创产品1.新产品。传承绍兴铜雕技艺,依托日月首饰、皇城工坊、运发文化等企业,创新发展中高端金属制品类饰品、陈列品、纪念品、国宝经典还原品、传统器物等金属工艺品,积极培育创意金属制品中高端产业和消费市场。(1)金属工艺品。重点发展屏风、壁饰、摆件、车饰、马饰、轿饰等陈列品,头簪、戒指、手镯、项链、耳环、领带夹、袖扣、胸花、领花等首饰,以及手杖、宝剑、钟表、自来水笔、温度计等金属工艺品。(2)创意金属制品。积极融入艺术、文化等元素,发展定制个性金属车贴、金属工艺品、创意不锈钢工艺摆件、创意金属奖杯等。2.新技术。(1)脱蜡铸造工艺。包括镶嵌、爪镶、包边镶、包角镶、铲镶、飞边镶、轨道镶、群镶、打孔镶、无边镶、绕镶和蜡镶等工艺。(2)表面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电镀、压花、包金、车花(铣花)、錾刻、喷砂、烧蓝、点翠、打胎、蒙镶和平填等工艺。(3)机器加工工艺。包括浇铸、冲压、机链和电铸等工艺。3.新装。主要包括3D打印机、压模机(硫化机)、自动注腊机、石膏搅拌机、电加热炉、真空铸造机、离心铸造机、抛光机等,以及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仪、ICP等离子荧光光谱仪等。金属加工产业改造提升路线图重点领域新产品

  (一)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立足现有产业区域分布,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以精工集团为龙头的柯桥钢结构产业基地、以乐祥铝业为龙头的袍江铝合金型材制造基地、以皇城工坊为龙头的上虞金属文创产品基地、以星鹏铜材为龙头的上虞汤浦铜加工基地、以海亮集团为龙头的诸暨店口铜加工基地、以华纬弹簧为龙头的诸暨弹簧制造产业基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功能,鼓励和支持企业搬迁集聚,拉长完善产业链配套,推进集约集群发展。支持诸暨开展有色金属加工(铜加工)产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到2020年,金属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金属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金属加工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政府,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促进技术研发创新。以科创大走廊建设为契机,加大创新资源整合,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金属制造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或中小企业集聚区建立技术服务平台,实施集成服务,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鼓励企业对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炼技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再生金属清洁生产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引导企业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坚持职校教育与自主培养结合,健全高技能人才和高级技工培训体系,提升一线年,建成铜加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0年,突破10项金属加工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新增1-2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左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三)鼓励企业创标引标。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重点推进铜加工产品、弹簧、压力容器等金属制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到2020年,规上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比例达到75%以上。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主导(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通过标准引领,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竞争优势;到2020年,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项以上,参与制定“浙江制造”产品标准5项以上。(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四)加强品牌培育创建。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加快推进区域品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工作,开展商标品牌示范评价,加强品牌的宣传保护,培育一批“浙江制造”品牌示范企业。到2020年,拥有“浙江制造”品牌认证产品2个以上。(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五)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进企业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营销等各方面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骨干企业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系统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推广一批智能制造集成服务机构,到2020年,力争每年实施50项以上“机器换人”项目、2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应用项目。(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六)实施绿色安全管控。支持诸暨、上虞、柯桥等产业集聚区所在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方式,加强水处理、废杂金属物资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现有产业承载能力,确保产业持续发展的承载空间。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严禁在环境敏感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及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重点地区新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排放的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约束性减排指标,确保重金属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到2020年,规上金属制造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金属制造综合成材率等金属制造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指标达到国内水平。(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七)培育龙头标杆企业。推进上市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以上市、龙头企业和创新型成长企业为重点,着力挖掘一批上市募投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强链补链项目,谋划实施一批金属制造业投资项目计划。加强金融信贷支持,综合运用上市再融资、金融租赁、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有效整合产能,促进本土低效企业有序退出,培植一批行业龙头标杆企业。到2020年,培育销售超百亿元企业2-3家,上市企业5家以上。(牵头单位:市经信委、市金融办;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八)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大与国内外龙头金属制造企业对接协作,组织开展定向招商、产业招商,引进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档次、高技术、高效益的金属制造产业项目。鼓励优势企业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战略机遇,着力推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建立区域外及境外销售和研发机构,扩展区域外及境外营销网络,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国际投资合作基金,支持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开展境内外资源开采利用,掌握金属资源供应链,保证金属资源供应,提升行业话语权。(牵头单位: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市经信委、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市直开发区管委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绍兴黄酒产业传承与创新发展,打造绍兴城市“金名片”,特制定绍兴市黄酒产业传承发展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围绕打造“世界经典”目标,抢抓“大湾区”、“大花园”建设机遇,依托黄酒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酿造工艺、优良的产品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开放融合、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按照“全产业链提升、全生态保护、全市域旅游”发展思路,以“产业整合、品牌联合、跨业融合”为突破口,通过规划引领、标准管控、平台建设,着力推进黄酒产业整合、文化传承、消费升级、产城共融,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黄酒之都”。(二)主要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绍兴黄酒”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产业融合进一步提升,优势进一步巩固,成为全国黄酒产业经典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引领区。1.提升产业能级。到2020年,绍兴黄酒全行业形成100万千升产能规模,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培育全国知名黄酒行业龙头企业2-3家,传统工艺特色酒坊10家,进一步巩固绍兴黄酒的行业地位。2.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标准管控、区域管控,推进黄酒产业布局、品牌、企业整合。到2020年,完成全行业黄酒产能集中集聚,形成“西鉴湖-古城-东鉴湖”相融相合的特色产业带,完成湖塘、东浦黄酒小镇“一镇两片”建设,成为全省历史经典产业集聚提升的示范区。3.产城融合创新。全面改善鉴湖流域生态环境,加强原产地保护,弘扬传统经典工艺,建成黄酒特色小镇,发布中国·绍兴黄酒发展指数,拓展黄酒电子商务平台,开发黄酒文化旅游,黄酒产业金融创新、文旅联动、产城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黄酒及黄酒衍生产品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二、发展路径“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是全国的黄酒生产基地。全市现有QS、SC认证的黄酒酿造企业77家,年产黄酒48万千升;其中规模以上黄酒生产企业14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6.2%和全省的62.7%。

  1.新技术。(1)原料品质检测技术。重视原料品质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应用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先进仪器,加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对原料进行及时快速的农残检测和品质分析。(2)酶制剂改良技术。在传统单一麦曲的基础上,积极采用麦曲与糖化酶、传统麦曲与纯种麦曲、纯种熟麦曲与纯种生麦曲等以单用或以不同混合方式应用;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加快新型酶制剂的开发,代替或部分代替麦曲、米曲。(3)酿制技术。在保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配料、发酵、微生物培养等重点工序加快技术改造,减少原料、气温、操作差异对黄酒的品质影响。重点推进高舒适度黄酒发酵工艺创新,发展应用基于氮素调控的高级醇调控技术、无浸米工艺酿造技术等。(4)窖藏与陈化技术。加快黄酒陈化技术的研究,结合黄酒大罐贮存技术,实现黄酒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升;完善陈年黄酒的管理制度,通过对不同年份基酒的检测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5)黄酒功能研究。积极引进先进分析仪器与设,全面分析黄酒中的活性成分与功能性成分,重点研究对人体功能有关的物质,并从黄酒酿造微生物、黄酒风味特征以及黄酒品质与安全等领域对黄酒进行系统研究,强化黄酒功能的科学理论依据。

  2.新产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符合当代饮酒潮流的新型黄酒及其衍生产品,加快黄酒向健康饮品、时尚饮品的新方向发展。(1)新型黄酒产品。黄酒饮用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强化黄酒新品种开发,注重黄酒饮用习惯培养和文化渗透,积极开发夏季饮用的黄酒品种,以及适用于北方市场的新型黄酒。(2)功能性黄酒。挖掘黄酒功能,融合药疗、食疗概念,开发新型功能性黄酒;制定绍兴料酒标准,细分饮用酒与料酒市场,开发葱香料酒、五香料酒等新产品,加强绍兴料酒整体包装宣传,推动绍兴料酒品质提升和市场拓展。(3)黄酒衍生产品。加快黄酒奶茶、黄酒棒冰、黄酒月饼、黄酒面膜、黄酒足疗等黄酒创意产品的开发,提高黄酒工业旅游产品的科普性、文化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提升“绍兴黄酒”品牌形象。

  3.新装。结合黄酒生产工艺,对酿造设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加快实现用水自流化、浸米大罐化、蒸饭机械化、发酵大罐化、压榨机械化、煎酒机械化和灌装自动化。(1)推广使用原料处理设。配合理的水处理设净化水质,使用专业的精米机、谷物色选机等对谷物进行除杂和精白,提高黄酒的质量和口感。(2)开发和使用连续式设。研发和推广连续式混合设、输送设、固液分离设,加快黄酒发酵自动化控制装、黄酒自动化压滤装等的使用;加快用于煎酒的热交换器设从手动、半自动逐渐向全自动过渡,加快黄酒灌装的全自动化。(3)加快应用大型化发酵设和贮藏容器。加快黄酒发酵容器大型化,并配大容器电子衡,使投料,控制便捷;加快开发陶坛与大罐结合的大容器储存方式,降低贮藏成本。

  “沉酿”、“壶觞”酿造古村、东浦古镇、“云集酒坊”等老字号酒坊、咸亨酒店

  新载体。积极开发黄酒文化新产品,增强黄酒文化新体验,传承和保护一批黄酒酿造传统技艺、民俗文化和老字号企业。(1)黄酒文化交流活动。举办“黄酒文化万里行”等系列交流活动,结合曲艺表演、酒道表演、越剧、莲花落等绍兴文艺特色,加强黄酒产业向文化产业提升发展。(2)黄酒文化体验旅游。以绍兴黄酒特色小镇为平台,积极开发以黄酒收藏、黄酒品鉴、黄酒购物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以“体验黄酒文化,品味黄酒生活”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3)打造黄酒旅游板块。加快湖塘、东浦“一镇二片”黄酒小镇建设,规划建设田园酒庄,保护恢复“云集酒坊”等老字号特色手工酒坊,整合中国黄酒城、黄酒博物馆、古越龙山中央酒库、鲁迅故里、咸亨酒店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绍兴黄酒旅游板块。

  1.新包装。加快新材料、新容器在黄酒包装中的应用,加快黄酒包装设计水平的提升,开发出适合现代消费的新包装容器,推动黄酒创新发展。(1)包装材料。在玻璃材质方面,加快应用喷涂玻璃瓶、乳玻瓶、陶瓷玻璃瓶等,实现机械自动化灌装,提高黄酒生产能力;在纸质材料方面,开发利乐7层复合材料制成的无菌软型包装,加强黄酒包装的经济性与环保性;在塑料材质方面,加快塑料、纸张、纤维织品、铝箔、粘合剂等多种材质复合而成的新型包装材料的开发,促进黄酒包装材料的性能优化。(2)包装设计。在陶坛、瓷瓶等传统包装容器方面,加入更浓厚的中国元素,增强艺术观赏性,强化与黄酒功能的协调;加强包装容器时尚设计、环保设计,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向系列化、礼品化、艺术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设计出具有时代感兼具功能性的黄酒新包装。

  2.新市场。以“绍兴黄酒”区域品牌实行抱团营销,定义“文化酒”内涵,提升品牌整体品质定位。利用G20峰会、互联网大会、亚运会等高端渠道的使用,扩大绍兴黄酒影响力。加强企业营销网络建设,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实施绍兴黄酒“百城千店”拓展计划,做精江浙沪市场,开拓北方市场。加快“绍兴黄酒”商标国际认证,培育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做大日本市场,构建形成立足全国、放眼全球的黄酒销售网络。

  3.新模式。深化“互联网+黄酒”营销模式,寻求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由产业集团牵头以“绍兴黄酒”整体品牌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平台,引导企业试行电子商务、股权众筹等新兴网络营销模式,提升网络化营销水平。建立物流统配网络,探索绍兴黄酒O2O营销机制,在国内一线城市以及省内城市建立“同城1小时送达”物流平台,进一步提高黄酒产品物流配送效率,逐步建立适应全国统一物流配送网络。探索建设黄酒行业电子交易平台,加快黄酒证券化进程。

  1.实施整合提升。支持黄酒集团、会稽山等黄酒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方式实施行业内整合,加快推进中小黄酒企业尤其是原产地规划保护区内企业产能整合。开展黄酒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低小散”企业,加快推进低端落后产能淘汰;鼓励小微黄酒企业转型开设黄酒酒庄、手工酒坊,实现差异化特色经营。力争到2020年,绍兴黄酒行业产能集中度和产业规模能级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黄酒集团,各区、县〈市〉政府,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推进产业集聚。制订“绍兴黄酒”原产地保护及产业布局规划,以“鉴湖干流-环城河-古运河”为。
以上信息由无锡玛瑞特科技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高低温冲击试验箱,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双85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三综合试验箱信息请访问http://www.wxmrt.com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18951581739

联系人:方先生
手机:18951581739
电话:0510-82700032
传真:0510-85188581
Q  Q:2175653146     
邮箱:BestMarit#126.com(发邮件时请把#换成@)
网址:http://www.wxmrt.cn
地址:无锡梅村工业园新都路8号